3月3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隆重开幕。本届展会以“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合作开放、共享共赢“为主题,组织APEC经济体和国内各省市近1400家中外优秀中小企业线上展示交流。期间,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大会主论坛,及8场专业论坛分别聚焦低碳与绿色能源、工商合作、技术创新、医疗器械、法律服务、人工智能、智慧交通、集成电路等领域,研判发展趋势、探讨热点话题,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本届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中关村智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医疗器械行业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西安专场)于4月1日上午以线上方式直播召开。本次论坛以医工协同为突破点,重点探讨“十四五”医药健康发展趋势和挑战机遇。旨在搭建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医疗器械企业、投资机构等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业内广大中小企业理政策、拓思路、明方向、找机遇。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以“从医学知识到医学知识论”为主题,带来医学理论研究前沿信息,为技术突破开拓思路、提供新的方法。樊院士表示,“疾病的整合诊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同时,医学有别于其它知识,我们参加医学的研究,包括器械、药品,都既要考虑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也要考虑到医学的特殊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围绕“3D打印精准医疗的产业化”,和与会者交流3D打印技术在骨科、胸科、康复医疗的应用和案例分析,并提出5D打印的发展方向。卢院士提到,3D打印实现了材料与制造的一体化,可以通过在一个零件上使用不同材料实现多重特性。在此基础上,3D打印还可以从增材走向创材,从创材走向创生,这就会与生命学科产生紧密的联系,甚至在此基础上实现器官再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樊瑜波教授分享了医工交叉融合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思路。樊院长表示,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卡脖子”形势严峻,源头创新成果与西方差距巨大。该领域“历史欠账”亟待补齐,领域资源缺乏,与生物医药产业相比存在严重失衡;医工交叉领域的引领性人才培养面临学科交叉理念认识不足,医、工科长期分立,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自身在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类学科(IT)、材料/机械/力学/制造类学科(MT)等全国顶级学科优势,推进“IT+BT(Biomedical Technology)”、“MT+BT”,即“MIBT”的北航优势医工模式,构建“医工交叉、产教融合、科教协同、面向国际”的高质量学科发展新布局,探索“医工交叉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聚焦“植介入、修复与再生”、“智能诊断技术”、“智能治疗与康复”等等方向领域,获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最后,樊院长对“十四五”医疗器械与装备产业发展、推动医疗器械产教融合和交叉创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论坛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关村智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教授王卫东、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杨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华、北京医疗器械商会秘书长魏彬、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磊、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崇等医生、科研机构、商协会、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参与讨论,围绕“‘十四五’时期医工交叉创新创业的热点、难点和关键点”话题展开探讨,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会上还发布了《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市场》报告。